健康丝路前景光明 中医药国际化大势所趋

2016-11-18 17:24:00

  特写:健康丝路前景光明中医药国际化大势所趋
  ——丝绸之路中欧健康产业合作论坛侧记

当来自世卫组织、国际机构及多国医药界、学术界、投资界人士约200位嘉宾抵达法兰克福时,正赶上德意志一年中最美的深秋,黄红色树叶交叠错落,斜射的阳光被略带凉意的风浅浅撩起。虽然转机俄罗斯的行程让人稍感倦怠,但法兰克福也收起了前几日徘徊在天气预报里的绵绵细雨,向远道而来的客人打开了最温暖的怀抱。

也是在这样美丽的深秋,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发起了“丝绸之路中欧健康产业合作论坛”,以期发挥中国传统医学和欧洲先进健康产业理念的优势,将“一带一路”框架和“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两大战略,切实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落实更多民间合作。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席曾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丝绸之路中欧健康产业合作论坛主席、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会长、中国福利会副主席、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看来,美好的生活,不仅指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拥有体格和精神的健康。

健康这个全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自然成为丝路沿线人民的天然纽带和共同话题。丝绸之路城市联盟提出召开“丝绸之路健康产业合作论坛”的建议后,迅速获得中外多机构的积极回应。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教育部规划发展建设中心、新华社经济信息社、中国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世界卫生组织、奥地利奥中发展促进会、以色列心脏学会、泰国普密泰国王基金会、德国中欧合作论坛、荷兰Kuipers健康中心、瑞士中西医结合中心等机构积极参与协作,商讨健康丝路大计。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指派助理总干事任明辉先生代表她出席并致辞,意大利前总理达莱马先生专程赴会,表达他对健康丝路的强力支持。荷兰前农业部长Berend Jan Odink自己跨境驾车4小时,奥地利前经济部副部长Josef Mayer自费参会。中国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老先生,以“一拍即合”概括他对这项工作的支持,并欣然担任论坛的主席。在论坛筹备、召开和总结各阶段,他都给予了很多关心和指导。健康专家郭岩教授、钱忠直教授、叶祖光教授、Kuipers教授、董洪光教授,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劲牌有限公司、上海博雅方略、天星资本等企业积极参会。

论坛是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因此,如何能让中医药更好地被外界了解并接纳、如何让其更好地服务于世界、让中欧健康产业先进经验得以互通有无、让世界人民享有更健康更快乐的生活,也是举办丝绸之路中欧健康产业论坛的初衷。更值得注意的是,该论坛并非止步于“探讨”层面的“空头支票”,日后,其还将继续跟进、兑现论坛中讨论的各类话题,研究可行性并尽力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中外官方民间协作机制,并吸纳相关的研究机构、大学、药企、医院和金融保险机构共同参与计划的实施,以便于筹集和协调各方面资源,共建共赢。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任明辉在会上指出,对于数以百万计的人来说,草药和传统疗法仍是保健的首选,但传统医学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往往被低估的健康服务资源,尽管世卫组织对此领域发布了政策性指导意见,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在传统药物进入主流保健方面,仍有许多不确定性。曾经进行过中医诊疗的丝绸之路中欧健康产业合作论坛名誉主席、意大利前总理达莱马,亦表达了其对中医及中医药的赞誉,但与此同时,担忧仍在,“希望中欧在此方面的对话不受霸权和保护主义干扰。”

这些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我在采访巴黎历史上首位华人议员、巴黎十三区副区长时获知,“中医药合法化”,是他多年来的夙愿。比起英国,法国在对中医的认可方面差了不止一点,莫说“卖中药”被严令禁止,就连除针灸外的其他中医常识,法国人都知之甚少。虽说这位副区长在努力下让法国卫生部承认了其提出的“中医研究中心”项目,但“中医药合法化”的问题始终缠绕眉间,不得解。

中医药在欧洲的身份问题一直扑朔迷离,仅有少数药品可以被当作“保健品”售卖,却从未有一种中药可以以“药品”的身份堂堂正正地摆上药店货架。然而,步伐虽慢,仍有进步。今次的丝绸之路中欧健康产业论坛上,关于中医落地本土化、中医药合作途径、中医疗法与西方理念融合等诸多议题均被提出并讨论,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或实践者也纷纷建言献策。

荣获2016年世界华人榜医药奖的步长制药创始人赵步长教授,引用自己及团队访问印尼的经历称,当地原住民对中医药的积极性非常高,这表明华人之外,已有越来越多的世界人民开始认可、并使用中医药。但同时,由于文化背景和政策法规的约束,中医药还未能进入世界主流医学体系,因此他建议,要讲好中医药“故事”、使之更好服务人类健康,则需要依靠科技手段,并用科学的数据呈现中医药的真实面貌。

讲好“中医药故事”,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这位拥有着中东面容的中医师——哈利勒。他曾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名学生,在中国学习针灸等中医疗法19年之后毅然决定赴德开设属于自己的中医诊所,而他的哥哥在摩洛哥当地更是开设了第一家诊所,让“中国神针”的赞誉回荡在摩洛哥各地。目前,哈利勒在德的诊所主要针对脑科疾病患者,在他这里接受针灸、艾灸、穴位按摩等中医疗法的欧洲人不计其数,更有趣的是他还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在康复训练中有一项便是“打太极拳”。他称,现在越来越多欧洲人开始接受并认可中医疗法,每次他们都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提供不同的方案,并不局限于中医或西医治疗,更多人喜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配合中医的康复训练等。

说起讲好“中医药故事”,就更得着重提起此次论坛上推出的“丝绸之路中医使者计划”及顺势举行的中外中医师徒集体结拜仪式。别出心裁推出的“中医使者计划”是由中、意、荷、瑞士、奥地利、以色列、泰国等民间机构共同倡议的,可谓是众望所归,一家呼吁百家应,旨在鼓励、帮助有兴趣的外国人学习、掌握中医文化精髓,当好中医、传播中医文化。而在现场的拜师仪式上,更是气氛融洽、乐趣多多。

来自德国、荷兰、法国的4位中医爱好者向赵步长、董红光、刘忠义、顾绍峰四位名中医拜师学艺,他们个个都具备中医知识基础,有的正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就读,而有的已在中医圈子里扎根多年,他们希望通过欧洲的传统自然疗法和中国中医疗法相结合的方式,给患者们提供更好的治疗。

较之以往,可以说中医以及中医药在国外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极其耀眼的进步,尤其是在认可度较高的德国,此前曾有数据表明,在德国有77%的医疗单位建议病人用针灸治疗疼痛。德国医院妇产科待产前,几乎所有的孕妇都会被询问,要不要进行针灸备产,如果同意的话,就会由助产士在病人身上进行针灸治疗,针刺备产在德国几乎成了常规的治疗手段。然而,人们对针灸疗法广泛的认同,远远高于对中医药的认知,甚至很多人不知道针灸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使得中医药的发展比起针灸疗法,更加步履维艰。

好在德国对于植物药的研究十分热衷,虽然非中医药理论,但很多研究也与中医药不谋而合,此领域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德国人了解中医药药理,同时还能对中医药的发展起到补充作用。比如德国著名的银杏叶制剂,现在用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拓展了传统中医药认为银杏叶和果(白果)敛肺平喘的适应证范围。

笔者留英期间曾偶有几次患病,在西医漫长预约时间的等待中、在药房被“全科大夫”以同一种基础药诊断时,在自身肠胃对西药成分略感“水土不服”时,不由得默默怀念起故乡的中医药。然而可惜的是,当地虽有几家中医诊所,却并不具备望闻问切抓药熬煮的功能,或许在欧洲,中医与中医药,仍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医药西去的“丝绸之路”行程尚需各方不懈地推动与时间年轮的印证,祝愿丝绸之路中欧健康产业合作论坛开的这个“头”,能顺延着“一带一路”的历史轨迹一步步踏实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