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峰:应优先向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新冠疫苗

2021-02-04 17:32:00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全球大流行阶段,严重威胁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阻断新冠病毒最好的办法就是接种疫苗。

目前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进展如何?接种过程还面临哪些困难?如何做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疫苗合作?近日,带着这些问题,中国一带一路网联合《中国家庭报》对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晓峰进行了专访。

累计接种近2000万剂次 

据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绍,中国的新冠疫苗接种按照“三步走”策略实施。第一步是对感染风险较高的重点人群进行接种。第二步是对高危人群的接种,即感染新冠病毒后易导致重症甚至病亡的人群。第三步才是普通人群接种。

从2020年12月15日开始,我国多地开始对九类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包括冷链从业人员、海关边检、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以及和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物流、水、电、暖、煤、气等公共领域相关人员。

梁晓峰表示,目前,我们国家新冠疫苗已经累计接种近2000万剂次。得益于政府强有力的组织,我们的接种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情况都在可控范围内,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群众的反应也比较正常。这反映出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医疗卫生体系还是比较健全和行动有力的。

新冠疫苗是我们现在最有力的武器,全世界人民也都将希望寄托于此。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各个国家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进展都还不错。比如,以色列以及中东的几个国家,由于经济实力雄厚且人口规模相对较小,加上接种工作组织得力,这些国家新冠疫苗的接种率就比较高。

梁晓峰说,生产一支新冠灭活疫苗需要经过培养、灭活、纯化、配比、灌装、包装等六大步骤,整个过程比较长。

国药集团此前曾表示今年新冠疫苗将达到10亿剂的产能,随着更多新冠疫苗的通过III期临床试验,未来还将会有大批疫苗陆续获批上市,对于新冠疫苗自给自足这件事我十分有信心。

他表示,确实有很多人都在关注疫苗接种后的持久性问题,不过现在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还为时尚早。除了持久性问题之外,掌握疫苗接种的禁忌症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除了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症人群之外,还有哪些人群不适合打,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面临不少困难。目前国内新冠疫苗接种面向18至59周岁的人群,将来范围扩大至老人和儿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就不太一样,需要持续观察。此外,内地目前普遍接种的是灭活疫苗,与香港地区接种的mRNA疫苗相比,不良反应有何区别,这些问题也都有待观察。

 

1月16日,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前排中)等在机场迎接首批中国新冠疫苗。(图片来源:新华社) 

加强沟通促进公共卫生合作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随着中国的新冠疫苗走向“一带一路”,将成为沿线各国应对疫情的重要手段,也将为打造“健康丝绸之路”提供最新范例。

梁晓峰表示,新冠灭活疫苗采用的是相对传统的一项技术,是能够被普遍接受和信任的。唯一担心的抗体依赖性增强现象(ADE现象),目前来看还没有发现这样的情况。从实际接种情况来看,中国目前已经累计接种近2000万剂次,接种工作平稳有序,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这也使得更多国家认可中国疫苗。

梁晓峰表示,目前中国已经批准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建设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未来还将在缅甸援建疾控中心。

中国还长期帮助沿线国家应对传染病问题。中国帮助巴基斯坦、阿富汗消灭脊髓灰质炎,与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开展鼠疫、炭疽、布病联合研究,还帮助刚果(金)等非洲国家应对疟疾和埃博拉疫情。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公共卫生领域合作不仅能够帮助当地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还可以为当地的中国工作人员提供保护。中华预防医学会专门组织专家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传染病进行研究分析,为走向“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提供预警。疫情发生后,学会还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中心对驻非洲和中美洲的医疗队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的知识和核酸检测技能培训,其中也包括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下一步,建议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驻外使馆派驻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负责与当地卫生部门交流。公共卫生合作不光是单方面的援助,还需要有双方专业人员更好的交流,了解对方有哪些需求以便达到更好的合作。对于接种中国新冠疫苗的国家,建议政府部门及有关企业安排专门人员,与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部门建立联系,对于疫苗接种之后的效果和安全性做好长期观察。

  梁晓峰强调,新冠疫苗不仅是攻克疫情最有力的武器,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也有直接关系,建议有关部门充分关注疫苗接种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借此机会加强国际医疗卫生合作。